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概念
志愿学堂
|

位次

新高考中,位次,就是考生高考成绩的全省排位,是新高考分段填报志愿、分段投档录取的核心依据。在选考科目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位次在前的考生先投档。高考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按语文数学总成绩、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等级考试选考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等级考试选考科目单科次高成绩顺序排序,成绩高者位次在前。考生总成绩、语文数学总成绩及各单科成绩均相同时为同分同位次。

新高考之前的文理分科时期,位次是指文史类或者理工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所处的位置。考生位次确定办法如下:文史类按照总分(高考分+加分)、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的顺序,理工类按照总分(高考分+加分)、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的顺序,依次比对成绩,成绩高者位次在前。考生总分及各单科成绩均相同时,比对随机码,随机码小的位次在前。随机码已在高考前由计算机生成。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高校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当符合投档条件时即被投档。

山东省在普通类的常规批、艺术类本科批的统考和联考专业、体育类的常规批,实行“专业(专业类)+学校”的平行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

专业平行志愿均实行一轮投档,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投档到其中一个专业志愿,其余专业志愿即失效。即使考生被投档的专业退档,也不会再参与后面志愿的投档,需要在下一次重新填报志愿。

新高考实施前,平行志愿以院校为单位,例如你在本科批填报过程中填报了A、B、C、D、E、F六所学校,录取时,计算机会对所有达到一批线的考生,按照分数(位次)由高到低的顺序逐个进行投档,当轮到你时,会首先检索A学校,如果A已经满额,则尝试B学校,此时如果B还未满额,则将你的档案投往B学校,且不再尝试C、D、E、F。

投档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考生分数、考生志愿、各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把考生电子档案投放给招生学校。

投档比例

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的比例,例如某校计划招生100人,投档比例为1.05,则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会向该校投放105个考生的电子档案。

退档

招生学校向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退回考生档案。

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后也有退档风险。考生的体检、单科成绩、外语语种、英语口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不符合高校要求的,都有可能造成退档,这些因素由高校根据招生需要自主设定,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公布。考生一旦投档到某个高校的专业,又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的要求就会造成退档。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认真查看高校招生章程,防止因误报而被退档,从而失去这一次录取的机会。

退档考生不能再补投到后面的专业平行志愿,只能参加剩余计划的下一次志愿填报和投档。

新高考实施前,以院校为投档单位时,如果考生的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专业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会被退档。

征集志愿

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会有一些学校还未满额,此时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情况,考生再根据缺额情况填报“征集志愿”,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调剂

分为专业调剂和学校调剂,专业调剂即当所填报专业已满额时,由报考学校将考生分配到该校其他未满额专业。学校调剂即当所填报学校均未被录取时,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考生分配到其他未满额学校。

新高考由原来的“院校”为志愿单位,变为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志愿单位,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就是1个志愿。“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下,考生直接被投档到学校的具体专业,不存在专业调剂。

2